得价系统的报价逻辑
得价系统把一个软件开发过程需要涉及的功能需求按照性质划分为:平台、中台、后台和非功能需求。其中,平台有多个,分别为:web网站、iOS App、安卓App、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中台和后台逻辑完全一致,所以在编辑要点时若勾选了包含中台,就会复制一份后台功能需求来。
每一个平台、中台、后台,还有非功能需求都会单独计算出工作量、费用,最终再合计整体费用。
又按职能将工作量/费用拆解成开发工作量/费用、产品工作量/费用、设计工作量/费用、测试工作量/费用和项目管理工作量/费。
计算过程中涉及到的所有计算参数都可以自定义修改。 具体包括:
参数
描述
设计、产品、测试等角色参与
可以在【系统设置】-【全局参数】中选择是否参与到报价逻辑中,选择后,可针对具体需求要点/全局(测试角色)勾选是否参与
产品、设计、测试开发比
可以在【系统设置】-【全局参数】中修改设计、产品、测试角色工作量和开发工作量的比例(基本数据为开发工时,利用各角色开发比来控制各角色的投入工时)
平台基础小时数
可以在【系统设置】-【全局参数】中修改平台基础小时数,来控制开发环境搭建等固定工作量
平台基础比例数
可以在【系统设置】-【全局参数】中修改平台基础比例数,来控制持续部署、上架/代码发布审核修改等部分按比例增加的工作量
开发者、设计师、产品经理、测试工程师、项目经理时薪
可以在【系统设置】-【全局参数】中修改各角色时薪
按职能计算工作量及费用
开发
计算原理:开发工作量的直接体现为需求要点里设置的工时及比例,包含所有平台、中台、后台及非功能的具体代码撰写部分工作。
具体公式: 总开发工作量 = 所有平台功能开发工作量 + 后台功能开发工作量 + 中台功能开发工作量 + 非功能开发工作量 总开发费用 = 总开发工作量 * 开发时薪 开发周期 = 总开发工作量 / 每日工作小时数
产品
计算原理:产品经理负责项目需求梳理,产出思维导图、交互原型等交付物,充分表达产品。所有功能层面的需求要点往往都需要产品经理投入产品工作量;但也能够从具体的项目功能要点里去控制是否需要产品参与及产生对应费用;此外,我们利用产品开发比来计算出产品的实际投入工时。
具体公式: 总产品工作量 = 所有平台产品工作量 + 后台产品工作量 + 中台产品工作量 总产品费用 = 总产品工作量 * 产品时薪 产品周期 = 总产品工作量 / 每日工作小时数
设计
计算原理:UI设计师负责项目需求梳理结果的交互表达,以及确定交互后的界面UI设计、必要视觉素材的绘制。往往直接面向用户层面的需求要点都需要设计师投入设计工作量;但也能够从具体的项目功能要点里去控制是否需要设计参与及产生对应费用;此外,我们利用设计开发比来计算出设计的实际投入工时。
具体公式: 总设计工作量 = 所有平台设计工作量+ 后台设计工作量 + 中台设计工作量 总设计费用 = 总设计工作量 * 设计时薪 设计周期 = 总产品工作量 / 每日工作小时数
测试
计算原理:测试工程师负责项目测试用例的撰写(如有),迭代过程开发成果的验收,初稿及上线阶段测试反馈的复现和问题处理跟进。项目整体都需要测试工程师投入测试工作量;所以,测试工作是全局的,具体项目一旦勾选需要测试,那整体就会包含测试工作量及费用;此外,我们利用测试开发比来计算出测试的实际投入工时。
具体公式: 总测试工作量=所有平台功能测试工作量 + 后台测试工作量 + 中台测试工作量 + 非功能测试工作量 总测试费用 = 总测试工作量 * 测试时薪 测试周期 = 总测试工作量 / 每日工作小时数
项目管理
计算原理:默认所有项目都应有项目管理过程,在整个项目过程中都有项目经理参与;通过设置项目管理用时比例乘以其他角色的工作量合计来计算项目管理工作量;若你的报价逻辑里不需要项目管理,可以将项目管理用时比例设为0。
具体公式: 总项目管理工作量 = 所有平台项目管理工作量 + 非功能项目管理工作量 + 后台项目管理工作量 + 中台项目管理工作量 + 非功能项目管理工作量 总项目管理费用 = 总项目管理工作量 * 项目经理时薪
按功能需求性质计算工作量及费用
某平台
计算原理:平台除具体需求要点的工作量外,还设置有平台基础比例数和平台基础小时数这两个参数来分别预设持续部署、上架/代码发布审核修改等部分按比例增加的工作量和一些固定(比如环境搭建)的工作量;平台整体工作量是具体需求要点的工作量与平台基础比例数、小时数加成以及所有其他角色工作量的汇总。
计算公式: 某平台功能开发工作量 = (某平台所有功能需求项累计小时数 + 平台基础小时数)* (1 + 所有功能需求项累计比例数 + 平台基础比例数) 某平台测试工作量=(某平台所有功能需求项累计小时数 )* (1 + 所有功能需求项累计比例数 )*测试开发比 某平台产品工作量=某平台所有需要产品梳理的功能需求项累计小时数 * (1+ 所有需要产品梳理的功能需求项累计比例数)*产品开发比 某平台设计工作量 = 某平台所有需要设计的功能需求项累计小时数 * (1+ 所有需要设计的功能需求项累计比例数)*设计开发比 某平台项目管理工作量 = (某平台功能开发工作量 + 某平台产品工作量 + 某平台设计工作量+ 某平台测试工作量) * 项目管理用时比例 某平台费用 = 某平台功能开发工作量 * 开发时薪 + 某平台产品工作量 * 产品时薪 + 某平台设计工作量 * 设计时薪 + 某平台测试工作量 * 测试工程师时薪+某平台项目管理工作量 * 项目经理时薪
后台
计算原理:后台功能往往是基于平台功能基础之上的做的规划,除过后台独有的功能需求外,还有一些和平台的关联功能需求。 所以它的工作量大小与平台的工作量大小有着密切关联;后台整体工作量是后台具体需求要点的工作量与单平台功能平均工作量加成的到的
计算公式: 后台功能开发工作量 = 所有后台功能需求项累计小时数 + 单平台功能平均开发工作量 * 所有后台功能需求项累计比例数
单平台指平均概念,单平台功能平均开发工作量 = 所有平台功能开发工作量 / 平台数
后台测试工作量 = {后台所有功能需求项累计小时数 + 单平台功能平均开发工作量 * 所有后台功能需求项累计比例数}*测试开发比 后台产品工作量 = {后台所有需要产品梳理的功能需求项累计小时数 + 单平台功能平均开发工作量 * 所有后台需要产品梳理的功能需求项累计比例数}*产品开发比 后台设计工作量 ={后台所有需要设计的功能需求项累计小时数 + 单平台功能平均开发工作量 * 所有后台需要设计的功能需求项累计比例数}*设计开发比 后台项目管理工作量 = (后台功能开发工作量 + 后台产品工作量 + 后台设计工作量+后台测试工作量) * 项目管理用时比例 后台费用 = 后台功能开发工作量 * 开发时薪 + 后台产品工作量 * 产品时薪 + 后台设计工作量 * 设计时薪 + 后台测试工作量*测试时薪+后台项目管理工作量 * 项目经理时薪
中台
计算原理:中台的计算原理和后台完全相同
计算公式: 中台功能开发工作量 = 所有中台功能需求项累计小时数 + 单平台功能平均开发工作量 * 所有中台功能需求项累计比例数 中台测试工作量 = {中台所有功能需求项累计小时数 + 单平台功能平均开发工作量 * 所有中台功能需求项累计比例数}*测试开发比 中台产品工作量 = {中台所有需要产品梳理的功能需求项累计小时数 + 单平台功能平均开发工作量 * 所有中台需要产品梳理的功能需求项累计比例数}*产品开发比 中台设计工作量 ={中台所有需要设计的功能需求项累计小时数 + 单平台功能平均开发工作量 * 所有中台需要设计的功能需求项累计比例数}*设计开发比 中台项目管理工作量 = (中台功能开发工作量 + 中台产品工作量 + 中台设计工作量+中台测试工作量) * 项目管理用时比例 中台费用 = 中台功能开发工作量 * 开发时薪 + 中台产品工作量 * 产品时薪 + 中台设计工作量 * 设计时薪 + 中台测试工作量*测试时薪+中台项目管理工作量 * 项目经理时薪
非功能
计算原理:非功能需求与功能需求通常存在比例关系,其比例数合计是与功能需求进行交叉计算的;非功能需求比例数合计通常在0..1之间,代表的是对于整体项目功能来说由于安全、兼容性等需求而导致的工作量增加;非功能需求的小时数合计是提高项目质量的实实在在的工作量,通常和功能需求没有直接关系;非功能需求本身不涉及平台,但是比例数合计随着项目规模上涨而上涨,实际上与功能需求的平台数有一定关系。
计算公式: 非功能开发工作量 = 所有非功能需求项累计小时数 + 单平台功能平均开发工作量 * 所有非功能需求项累计比例数 非功能测试工作量 = (所有非功能需求项累计小时数 + 单平台功能平均开发工作量 * 所有非功能需求项累计比例数)*测试开发比 非功能项目管理工作量 = (非功能功能开发工作量+非功能测试工作量) * 项目管理用时比例 非功能费用 = 非功能开发工作量 * 开发时薪 +非功能测试工作量*测试时薪 + 非功能项目管理工作量 * 项目经理时薪
最后更新于